林奕含離世三週年了,我們學到什麼?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85285028.A.8F6.html
我們需要學到甚麼嗎? 又或者真能學到甚麼嗎? 該說的早就說了,許多對陳星指證歷歷的諸多事蹟,過了三年依舊半點證據都沒有。齋主還記得那時,不斷向群眾呼籲,不要拿小說情節來辦案,沒有哪一國的司法會這樣辦事。除此之外,更不能隨意將林奕含當作完全無辜的受害者,更不能預設她的所有言論皆為可信。天底下沒有這麼荒唐的事情,網路上靠著小說中的情節,就對一個補教老師追殺至此,而死者甚至從沒公開對這過去的戀情追殺過甚麼,反倒是父母莫名其妙的「誘姦」言論,以及網路上不理性騎士團的霸凌和窮追猛打,甚至連台南地檢署都作了個假動作配合。這到底是甚麼民主國家?
如果說林奕含事件給我甚麼啟發? 我會說只要人長得漂亮、家境好又有點才華,就可以無條件獲得別人的信任。除此之外,只要又剛好有助多受害者標籤,諸如憂鬱症、自殺、失戀等,就可以無條件被大眾認定是受害者。加上社會上烏合之眾們莫名堅持的法則「不要檢討被害人」,不只所向披靡,要打誰就打誰,要罵誰就罵誰。
『如果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甚麼教訓?
那就是人類從不會從中學到甚麼。』
直到三年後的今天,齋主相信今天這篇文,還是會引來許多人的反感,甚至可以會遭受許多人的謾罵。即便在司法上無法證實這些騎士團的指控為真,許多擁護林奕含的人依然會痛罵陳星外遇搞婚外情,但齋主我向來覺得奇怪,難道一個人是能搞婚外情嗎? 若不是林奕含也對其傾慕,那婚外情又怎麼能成立呢? 不過齋主向來主張通姦除罪化,所以也請支持此訴求的人能省下這些謾罵的工夫。
最後,齋主也要盡點社會責任,告訴齋友們我們最應該從林奕含事件中學到甚麼。我們不能也不應該使用「善惡二元論」判斷人事物的是非,一但靠著下意識判斷何者為受害者時,就易失去理性。受害者不見得無辜,加害者也不見得邪惡,多數事情根本就沒有單純的受害者,有的只是「兩個加害者」或「兩個並不無辜的受害者」。
共勉,三年了,希望我們都有所成長。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柴鼠兄弟 ZR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年年初這個時候🎊,總是對未來充滿了熱血💪,最適合規劃一些新目標。其中理財目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計畫📝,因為有了目標,才不會到年底又迷失了方向,口袋空空😵。 不過很多剛出社👨🎓,沒有理財經驗的新手👶🏻,不是不知從哪裡著手?就是對理財很苦手?柴鼠很建議完全零理財基礎、或是每次都無法持之以恆的朋友😩...
「網路小說的法則」的推薦目錄: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有人看過「網路小說的法則」嗎 - 動漫板 | Dcard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130 網路小說的法則ideas in 2022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WebToon 『人氣小說的法則』 trailer Taiwanese ver. - YouTube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網絡小說的法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網絡小說的法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心得] 近期推薦的漫畫清單- girlcomics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放眼臺灣作家,駱以軍是我無庸置疑的神。
他的外表或許偏向其貌不揚的葡萄酒神,然一如酒神,他的文字,隨手點出,皆是生活中遍地燦若流金的文學樣貌。
用精準的措辭,流暢寫意的勾勒出那些如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在生活上下中,被迫吞嚥的各種滋味。
多年前,他的文字陪著我渡過憂鬱的少女時期。
當年抱著第三個舞者狂笑的我,絕對無法想像,駱大的精彩可以一路療癒到我自己的育兒期。
文字運用神妙高絢的文學大師不是沒有。
然唯有駱大,總是能讓我誠摯地說:
感謝老天讓我的母語是中文,才能讀到這麼美好的作品。
講這麼多...一切都是自嗨呀!今年又不會回臺灣,根本買不到駱大的新書😭😭
在台灣的朋友們,萬勿錯過這麼好的作品。
<叛逆期>
(最後貼的一篇打書文了
謝謝大家的溫暖
其實關於叛逆期
我可是一籮筐話題可說啊
哈哈
不過我可是豪邁的牡羊座
這篇文章之後的這三年吧
我和我之前忙匆匆
好像結婚生小孩後就疏於聯絡
當年陽明山的老友
偶聚在一起
像<秋刀魚之味>那樣的聊石頭啦 茶啦 曜變天目啦
我不懂的科技藝術啦
偶爾像這年紀的老男人
懷想的說些對女人的"只剩一張嘴"的喇賽啊
也因為生病
被我老師拖著
見到一些奇人 民間高人
說實話 帶孩子的這過去二十年
我實在太宅了
我想許多經歷過這階段 或正在這階段的父母
都是這樣
過去好多年
我和朋友的聚會
到一個時間點
便會起身告辭
"我要去接小孩喽"
因為身邊創作的朋友多沒有小孩
總被埋怨掃興
所以這真的很有意思
現代的父母比我們父母那一代人
可能更多內心戲吧
可能我們比我們父母那代人弱太多了
不過可能秘密想存放到孩子裡的
和更複雜的世界打交道的心靈準備
希望他們更自由 更多對他人的理解想像
更希望他們有滋有味在他們自己的未來時光
有更多變幻飛行姿勢
我們更耗心神吧
所以更"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吧
那軟軟小熊的生物
和你有此生如此緣分
精密的在每個階段變化著
然後變成一個比你高 比你會用網路叫貓熊快送餐點
你講出一些對某些歷史知識的看法
他會訓斥你那是網路內容農場亂掰的
諸多奇妙的"孩子的成長"
這真是千滋百味的一趟旅程
還是拜託朋友們買一本書啊
謝謝您們!!!!!!)
所謂青春期的叛逆,可能是現代人當父母,要過的一道修羅橋。不過幾年以前,孩子還像毛軟軟的小動物,跟在你腳邊,你帶他到海邊,山裡,夜市,遊樂園,世界的任何場景前,伸手指告訴他萬事萬物的名稱;你對他說各種亂編的床邊故事,那裡頭的狐狸、狼、獾、孔雀、大象…..,無論牠們是好人壞人,善良的奸詐的哀傷的懦弱的,他都睜大眼睛相信你說的,問你”然後呢?”,仿彿你是無所不知,世界從你嘴裡源源不絕湧出的先知。
然後有一天你帶他去小學,看他怯生生加入那些和他一般地小人兒,放學時你站在和你一樣的其他爸媽、阿公阿嬤、外傭之間,看著他精神飽滿跟著路隊走出校門,你感覺得那像是你將他放在淺水礁岩讓他學習游水,你預想到有一天他會離開你,毫不依戀的游向廣闊的大海。你當然是伸手帶他站在那通向世界的練習起飛甲板的那個人。
這是不很久以前的故事。但有一道換日線,通常沒在這些新手爸媽的故事裡,那就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我自己當然有自己叛逆期的故事: 蹺課,打架,跟哥們混一起抽菸,到撞球店敲桿,或那個年代的冰宮鬼混,遠離父母的監視器,學習外面世界的繁華、暴力、江湖情義、或弱肉強食的法則。但我們回憶這些故事時,它似乎就是一部啟蒙電影,成長小說,故事裡父母被我們甩到幕後,沒有對白,不太知道那樣時光他們的感受。因為等我們終於掙脫那內在荷爾蒙混亂,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青春期,僥倖沒被社會升降梯那背面的機械碾碎,成為鬃毛豐滿的大人,父母通常也過了換日線,進入衰老的秘境。他們不太會去談,你曾經在像昆蟲變態期,那莫名其妙,靈魂冒出稜角,也不是後來的這個你的,那叛逆期的幾年。
直到我們-\-\-\-\-\-\當然都是無經驗可循的第一次-\-\-\-\-\-\一路從小孩的守護者,陪伴者,甚或管理者,來到這個階段,啊,那真是百感交集的一個經驗,我猜所有的父母,過了這一坎,應該都會露出一種老鳥的淡定,見怪不怪了。 因為在這個章節的故事裡,你變成被孩子看不慣,對抗,想逃開,時時想發動細微衝突的,那個角色。你變成像保守黨政府,他不再相信你對世界的描述,不耐煩聽你的故事,很奇怪的,它像一個被遺棄的故事:過去十多年,你因為他,從你原本的生命角色剝離出來,你陪伴他們而變成,會去兒童樂園,去動物園,去電影院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人,但這時他不想和你去任何地方了。你好像一個造化讓無數代人類繁衍,設定的那個孵養孩子,護他們經過柔弱童年期,但等他一成年展翼,就裂殼飛走的乾枯蟬蛻。
於是,這些父母,終於在體會到孩子叛逆期,種種滋味-\-\-\-\曾經哭著找你、賴著你、在你身上滾來滾去的那小孩兒,不見了;他一見你就煩,你想關心他,立刻變電視上演的那種囉嗦、落伍的爸媽-\-\-\-\-\-\這時開始想念,那初當父母就不再連絡的年輕時好友,想找老同學聚一聚了。你看公園裡跳著扭腰擺臀韓國少女團性感舞曲的歐巴桑群體,她們那和變形老身體不搭的嫵媚自嗨,會多一分同情,她們是被生命設計的,孩子某種意義上的離棄,而找回女學生時代有姊妹淘團體,自己可以置身其中有同伴感的前輩啊。或幸運的,自己的父母若還健在,也開始想起,會變柔和的去探望了。它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細微傷害,但這個坎的動人之處,就在於,遽失存在感的守護天使,他們會互相安慰,提醒這正是生命神秘的騷動與破蛹,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正離開你,但那意味著他們快要離巢去飛他們自己的天空了。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傷父母的心,才變成大人的。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讀完了這本書
而我,也是一個有亞斯特質的人
這樣的特質,也影響我的人生甚鉅
亞斯特質在人際關係上總是費力的
要刻意去學習各種一般人與生俱來的人際技巧
即使學得起來,
使用的時候又比一般人更耗費能量
這就是我們這群人說不出的苦衷
也長期不被大眾察覺與理解,
常被冠上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標籤
這本書就是讓大家方便認識亞斯特質的敲門磚
鄭重推薦給每一個人
認識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身上擁有的亞斯特質
您的發現與理解,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裝上亞斯雷達,你可以改變許多人的人生》
這是一本還沒出版,就開始帶來改變的書。事先看過書稿的人們,發現自己的前女友、先生、小孩、同事有強烈的亞斯特質,還有人因此想找心理師。出版後,有人原本只是想要從書中了解柯文哲,結果發現自己的亞斯特質似乎更強烈。有位亞斯特質明顯的醫師看完感嘆說,我真是對不起我太太。幾位亞斯特質強烈的女性讀者,又哭又笑地看完這本書。
這本書的讀者反應熱烈,因為可能有2.5%的人符合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診斷,有10%的人有「值得注意的亞斯特質」但沒有自覺。讀完這本書後,人們發現身邊許多親戚朋友有明顯的亞斯特質,而且對工作、婚姻、社交帶來影響。如果能協助他們自我覺察,將能帶來許多改變的機會。
當我開始鑽研「成人亞斯特質」,發現台灣與歐美國家的鉅大差距。他們有強大的亞斯社群,有能力出版精美刊物,網路論壇上有豐富的討論,亞斯作家寫自身經歷可以成為暢銷書。符合「亞斯伯格症」診斷的青少年、成人,可得到來自政府與教育體系的資源,大企業會安排「心靈導師」協助亞斯員工進入狀況。沒有正式診斷,但有強烈亞斯特質的人----好比說像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可以從看不完的網路資訊瞭解自己的腦神經特質。
我搜集了二、三十篇自我揭露亞斯伯格症診斷的英文報導,每一篇都訴說著:「三、四十歲診斷亞斯伯格,我這一生終於說得通了。」察覺自己的腦神經特質,讓這些成年人鬆了一口氣。研究顯示,偵測到自己的亞斯特質,對多數人會帶來正面影響。
所以,當我搜集到足夠的資訊,就趕快找出版社出了這本《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
我希望台灣媒體、政府、意見領袖能了解成人亞斯議題,快速追上跟歐美國家。我想讓讀者能彷彿裝上「亞斯雷達」,偵測出有強烈亞斯特質的伴侶、親友、同事、同學。
大量閱讀成人亞斯相關書籍,是帶來改變的第一步。
《亞斯基因孕育天才,但也常伴隨悲情的命運》
學者專家推測,有許多基因決定著亞斯特質。高濃度的亞斯基因,常伴隨特殊能力,產生天才、學霸、與許多勤奮的專業人員。亞斯特質強烈的人,比起相同IQ的同學,常會有更優秀的學業成績。
但,亞斯基因也常帶來孤獨、寂寞、缺乏長期好友,嚴重時變得憂鬱、焦慮、甚至自殺。個人條件、家庭背景普通的亞斯人,常無法適應學校、職場,被排擠、霸凌、當作邊緣人。
為什麼我要強調「可能有10%的人有『值得注意』的亞斯特質」?多基因遺傳,讓許多人都帶有一點亞斯基因。許多研究數據讓我們推測,濃度最濃的10%,較容易因為社會適應不良,導致原本的才能無法發揮,落寞一生。
美國科技業聚集來自全世界的亞斯天才,打造堅強的科技基礎。美國富豪家庭帶有亞斯特質的比例緩緩上升。大企業擬定方案,特意引進有強烈亞斯特質的員工,高階的人力顧問公司協助尋覓亞斯人才。歐美國家意識到我們必須在家庭、學校、職場提供協助,減少因為無法適應社會而殞落的亞斯人。
為了台灣的未來,你能做什麼?你可以協助將這則訊息分享出去,讓更多人能意識到「亞斯特質」的重要性,讓更多資源投入協助亞斯人適應社會、發揮長才。亞斯人的創造力、持續力、分析力,是台灣的重要資產,別讓亞斯人因為較笨拙的社交能力而被埋沒、或因此陷入憂鬱、得不到發展空間。
《社交會累的亞斯人,模擬器跑雙作業系統的大腦》
人類大腦有很大一片區域負責社交(與社會互動),通常當我們暫時沒什麼任務要做時,社交大腦就會立馬活躍起來(詳見《社交天性》)。「社交」默默地吃掉大腦許多熱能,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別人的表情、動作、聲調、姿態、遣詞用字,思考別人沒說出的想法是什麼,回想在「人際政治」上還能做些什麼。
亞斯人的核心特質,是不太靈光的社交大腦。從小對朋友、同學的話語,太過於字面上的理解,不知道別人心裡真正的意思,導致接話、插話、開啟新話題有困難。不是受歡迎的聊天對象,就容易被排擠、當空氣、好像局外人,甚至被霸凌。因為猜不出別人內心,有時講話白目,有時會在受到挫折後變得退縮寡言。
亞斯人為了適應社會,會試著調整自己,學習、模仿別人的社交模式,或先在自己腦海裡排演,準備許多套劇本、範本,以便隨時拿出來套用。有許多亞斯人適應得很好,讓外人完全看不出來有亞斯特質,但代價是「大腦很累」。
我們可以想像,亞斯人的大腦作業系統,就像是嚴謹、一絲不苟、追求秩序與邏輯的Mac OS系統,為了跑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程式,要安裝「模擬器」,在模擬器裡執行Windows程式。這一定會消耗更多CPU能量,而且某些功能無法100%執行。
有些亞斯人在需要社交的活動後,回到家就覺得很累。有些亞斯人只能撐一場社交活動,到第二場就開始覺得大腦打結。國外有本亞斯人名作叫做「假裝很正常」:努力地適應「正常人類」世界不合邏輯、很沒道理的社交生活,消耗掉自己的大腦能量與發展潛能,這就是許多亞斯人的寫照。
《卡珊德拉症候群,好男人背後辛苦的女人》
卡珊德拉是希臘神話裡的的女祭司,被太陽神阿波羅詛咒她的預言都不會有人相信。許多亞斯先生在外形象很好,勤奮工作、顧家、待人和善老實,他們的太太如果對外訴說自己的委屈,往往無人相信,這叫做「卡珊德拉症候群」。
這些太太有什麼委屈呢?固執、堅持、淡漠、缺乏情趣、白目、除了工作不知道談什麼,還有偶發的暴怒••••••許多亞斯先生在外適應良好,但回到家裡,一些亞斯特質難免表現出來。畢竟,一直偽裝是很累的。
卡珊德拉症候群造成許多外表幸福的家庭裡不快樂的太太。先生通常還是外人眼中的好先生、好爸爸,但有許多點會讓太太很受不了。如果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成人亞斯特質,這些問題就不容易釐清,太太也常因此成為莫名被責怪的對象。
《被忽視的性別議題,雷達下低空飛過的女孩們》
近年來歐美國家的熱門話題是:過去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準則,是從男童發展出來,忽略了女童的症狀表現很可能並不一樣。於是有許多亞斯特質強烈的女童並沒有被注意到。
這些女童長大後,有些會無法適應辦公室文化而被排擠、工作不順利;有些會因為要求完美、規則與秩序的個性得到主管賞識,等到四五十歲卻發現自己缺乏長期好友、長時間孤單寂寞;有些則缺乏跟異性交往的能力,就算認識也難以維持。
這些亞斯特質強烈的女孩,學生時代就常覺得自己好像局外人,打不進班上女生的小圈圈。學業成績差一點的容易被霸凌,好一點的還是容易覺得自己是異類。有時過於天真的個性,會讓自己愛上不該愛的男人。
如果你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知道成人亞斯的資訊,得到最多助益的,將會是這些亞斯女孩。因為,同樣有亞斯特質,女性的自我覺察能力、追求改變的動機,遠遠大於男性。這些女性,需要從學生時代就得到來自父母、學校與朋友的支持。如果得到支持,她們將擁有最大的潛能來改變。
《發揮亞斯力、或被社會排除?我們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情》
許多亞斯人都有適合他發揮的事情,科學園區裡有許多亞斯特質強烈的工程師,醫師、藥師、會計師、網頁設計師、翻譯等,也都是適合亞斯人從事的行業。有些亞斯特質強烈但從未察覺的女性,在企業界、社運團體、公益團體擔任主管。
亞斯特質常帶來兩極化的發展。亞斯基因常伴隨系統化、邏輯化的大腦,工作專注,有條有理,擅長研擬與遵守SOP。但亞斯人也常因為社交技巧笨拙、不太會察言觀色,不被職場前輩、主管喜歡。我在診間常見到四十歲左右的病人,學歷、工作能力不差,但一直換工作、直到中年就業困難,最後變成憂鬱症。會談幾次後漸漸察覺,強烈的亞斯特質,可能才是他人生不順的主要原因。
父母與教育體系如果能及早察覺青少年的亞斯特質,可以協助他針對自己的特質與興趣,接受未來適合、想做的工作必須的專業訓練,取得必要的學歷與證照。職場裡的主管如果知道什麼是亞斯特質,也較能協助員工適應新環境,避免因為人際問題影響公司的生產力與競爭力。
我們必須讓「什麼是亞斯特質」漸漸成為多數人的常識,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理解每個人的差異,才能讓亞斯人的才能都能好好發揮。
《如果早知道,我的人生會不一樣嗎?》
有些讀者看完書後,驚訝地發現亞斯特質似乎驗證、預言了他的一生,原來每個人的腦神經特質,對自己會帶來這麼大的影響。然後不禁感嘆,如果早知道,我的人生會不一樣嗎?
人生充滿機運,也沒有什麼必勝的法則。但,「如果早知道」,至少我們可以納入決策考量,要不要改變、調整自己適應這世界?值不值得?會不會有反效果?我們需要豐富的知識,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亞斯特質」的論述,來自於人類累積七十幾年的大量研究,成千上萬篇學術論文,現在每年還有許多一流大學的研究生以這主題撰寫博士論文。雖然人類對自己大腦的理解還是相當有限,但我們依稀知道,每個人的大腦特質,可能都會有一部分跟「多數人」不太一樣。
理解自己的「不一樣」、理解其他人的「不一樣」,從閱讀《我與世界格格不入》開始。也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人,從自己的大腦特質出發,撰寫適合大眾閱讀的心普、科普書。
廣泛閱讀,是理解自己、帶來改變的第一步。這是一本好讀易讀、看完適合多買幾本送人的書。理解、覺察,將會是改變的開始。
各大連鎖書店均已到貨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9965?loc=P_003_071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
PCHome:
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K1S-A9009G17P
TAZZE:
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56822
附註:
一、這篇文章裡的「亞斯人」,指的不是「符合亞斯伯格症診斷的人」,而是「有值得注意的亞斯特質的人」。
二、書寫跟「亞斯」有關的文章時,還是得提醒讀者,每一位亞斯都不一樣,不要因為任何文章的敘述就對亞斯人有刻版印象。亞斯人有學習能力,有少數亞斯人是社交高手,甚至能管理行銷或公關部門。有些亞斯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很好,只有在伴侶前會露出本性。一般來說,亞斯人的「社交性驅力」(sociosexuality)較低,但也有亞斯人成為調情高手、或沉迷追求一夜情。在講台上或面對直播侃侃而談的網紅、企業創辦人、政治人物,也都有可能帶著強烈的亞斯特質。
三、「亞斯特質」的研究,是從七十幾年前的自閉症研究開始。腦科學家漸漸發現,有一種人類腦神經特質可稱作「自閉症光譜」,可在許多人身上發現,「濃度」強的,被稱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比亞斯伯格症濃度再輕一點的,英語稱為autistic-like traits (自閉症特質),或broad autism phenotype (廣域自閉表現型,BAP)。台灣自閉症家長曾群起反對「自閉」的中文翻譯,台灣的成人亞斯社群很明顯也比較喜歡「亞斯」這名詞,所以我在書裡統一使用「亞斯特質」。
四、「亞斯特質」不等同於疾病,沒有精確的「診斷準則」,所以我們無法明確統計出「值得注意的亞斯特質」的「盛行率」是多少,10%是個概括的數字。10%的來源是:(1)符合「自閉症光譜疾患(含以往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精神醫學診斷準則的人數有多少?目前美國的統計,在小學生已經來到1.7%且節節上升。學者推測,這類普查,至少會漏掉15%沒計算到。再加上被忽略的女性亞斯特質,符合診斷準則的人應該有2~2.5%。(2)第一類符合診斷的人的近親,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在各項研究裡約有20~30%是「未達診斷準則、但有較高的BAP分數」。(3)在完全沒有人「符合診斷」的家族裡,也還是會出現BAP分數高的人。這些亞斯基因有可能來自婚配,也可能來自基因突變。(1)+(2)+(3),10%是合理估計。
五、二〇一一年有一份刊登在國際期刊的研究,針對五萬位韓國小學生進行詳盡的調查,發現有2.64%符合自閉症診斷,且三分之二並沒有被察覺。這統計數字,還不包括那些因為「診斷準則偏向男性特徵」而沒被計算進來的女性。這說明帶有強烈亞斯特質的人數,恐怕遠超過多數人想像。
六、國外研究篩出的「BAP分數高的人」,通常在15%左右,而這些人在統計上會有明顯較高的焦慮、憂鬱、孤獨、寂寞、缺乏長期好友、以及自殺傾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注意、關懷、支持這一群人的主要原因。雖然亞斯特質明顯的人,有許多成功的專業人士與創業家。但,格格不入、不被理解也無法理解自己、長期抑鬱無法發揮長才的人,人數恐怕會比「成功人士」多很多倍。
七、「亞斯特質」只是人類常見腦神經特質的其中一種,當你覺得誰可能有亞斯特質時,還是得記得,「亞斯」只是他大腦特質的一部分。我們可透過閱讀亞斯特質來瞭解人類行為與人類大腦,但也要切記,不要用「亞斯」來定型化一個人。
好啦,如果你已經辛苦地看到這裡,我再附上一些連結:
1014、1021、1027的三場演講、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1599302735141/
我在Readmoo電子書已經開放預購的《亞斯四書》
https://readmoo.com/campaign/2018/10/asperger/index
大人的亞斯學—成人亞斯知識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spie.tw/
看完這五千字,請你記得按讚、分享。雖然我是精神科醫師,不過我沒在「兒童與青少年心智科」受訓過,我不懂得如何診斷與治療亞斯伯格症。我的強項是資料整理與書寫。我在寫推理小說《恢復記憶就得死》的過程中察覺自己的亞斯特質,之後投入時間找出800個網頁、30本Amazon Kindle電子書、150個PDF檔案文獻,寫出《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明年我還是會轉回繼續寫小說的狀態。我希望藉由銷售數字,讓台灣出版社看到這類書籍的市場,讓出版界願意投資在其他亞斯作家,或翻譯更多國外的亞斯名作家作品。我的努力,必須加上你的購買與分享才能完成第一步。接下來,就要交棒給其他出版社與亞斯作家了。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評價
每年年初這個時候🎊,總是對未來充滿了熱血💪,最適合規劃一些新目標。其中理財目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計畫📝,因為有了目標,才不會到年底又迷失了方向,口袋空空😵。
不過很多剛出社👨🎓,沒有理財經驗的新手👶🏻,不是不知從哪裡著手?就是對理財很苦手?柴鼠很建議完全零理財基礎、或是每次都無法持之以恆的朋友😩,在新的一年看看這本📘,勵志又實用的致富經典 #巴比倫理財聖經💰。
會叫聖經不是沒道理的📜,因為這本書從1926年起,就被不斷改版發行至今,而且據說也是 #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的理財啟蒙書💡。內容是以古巴比倫為背景的寓言故事🐫🏜,故事中隱含了許多財務成功的思維💎,還有很多理財的基本原則,不過卻是一本精彩的小說,所以不用擔心會看到睡著😴,非常適合理財新手,或是給小孩當作理財啟蒙書。
#新年新目標 #先付錢給自己 #致富經典 #聰明理財七大法則 #財富倍增五大定律 #理債五大心法
【跟著柴學FQ 做自己的提款機】
⭐️出版三個月熱銷突破十刷三萬冊
⭐️連續12週(4/2~6/24)蟬聯誠品書店財經/商業暢銷榜冠軍
⭐️2020誠品書店年度暢銷Top2
⭐️博客來2020年度暢銷書榜Top8
⭐️2020上半年MOMO網路書店暢銷榜Top7
➤博客來 https://reurl.cc/8GnRXy
➤誠品 https://reurl.cc/Kkj5lq
➤金石堂 https://reurl.cc/z8zLp6
【柴鼠LINE貼圖】
https://pse.is/LRUBU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bit.ly/2INZTDI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拓展你的人生地圖」介紹
訪問作者:郭顺杰 (Soon Kiat Ker)
內容簡介: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是一本很適合中學生、大學生、或者剛出社會工作的人閱讀的一本激勵書,也是給一群正在求學、追求夢想的朋友們的一本借鑒之書。
本書將會從求學、思想、處事、成功等四大篇章,來為讀者點出讓自己卓越傑出,通往成功道路所需具備的思考邏輯與觀念,並點評讀者在社會上常聽到的一些謬論以及大家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和疑惑。比如,在求學篇中我將會提到,大學文憑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張紙?隨後,在思想篇當中,我也會為讀者講解為什麼乖孩子難以成功?
當然,市面上關於各種技巧的書多不勝數,有教導成功的技巧、談判銷售的技巧、應對考試的技巧、有泡妞的技巧⋯等等。要知道光學技巧是不夠的,技巧是會跟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的。這些技巧總是會有漏洞,會因為文化地理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而這些漏洞將會科學式地被研究, 然後我們的後代便會發明一個技巧去填補這一代的漏洞, 下一代技巧的漏洞就會再被下下一代填補上去,如此反復的驗證,這就是科學。
外在的技巧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使用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它是由個人教育、理解程度、領悟力和天分而決定的。我常常把這種技巧,比喻為武俠小說裡面所說的外招,光練外招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修煉「心法」。武功裡面的「心法」指的就是內功、氣和心靈的修煉。
我們除了要掌握技巧和知識之外,還必須訓練處理事情的思維,這種修煉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當你修煉了以後, 它就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這個心法都會為你帶來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
而本書所要帶給讀者的正是一個心法,一個修煉自我的旅程。
本書名為《拓展你的人生地圖》,在 NLP(神經語言程式)的學問中, 其教條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 」(英文譯: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當年,我在新加坡學習第一階段的 NLP 執行師認證課程的時候,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教條,並對於它的含義有著很深的共鳴。所謂的「地圖」,代表的是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由感官經驗、環境所得來的,由我們給予它們意義。而「地域」則類似所謂「絕對真實的世界」, 一個等待我們去突破的領域。有鑒於這樣的啟發,我決定在本書中拓展這樣的思想。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圖」,而這個地圖可以理解為框架一個人的行為,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地圖上的界限,它框架著你的活動範圍,能走多遠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閱歷(教育與上學的程度)、思想、處事方法、對成功的觀念、正決定了我們人生地圖上的界限。本書,我要表達的是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為自己繪製各式各樣的地圖。然而,我們不應該被地圖的界限框架了自己,相反地應該勇於拓展未知的領域。
作者希望透過書中的四個篇幅來拓展讀者的人生,讓大家獲得多方面的提升。透過本書,你將理解讀書的重要性、學習讓你卓越的思維模式、處事法則,與建立良好信念的方法。這些心法將讓你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人生更卓越!
作者簡介:吳文捷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柔佛麻坡,通曉中文、英語、馬來語、日語和西班牙語。
他目前在著名會計咨詢「四大」的安永(EY)擔任科技諮詢顧問,主要負責處理業務與流程自動化(RPA)與大數據專案,並曾協助多家國際銀行與 500 強企業制定策略與自動化方案。順杰擁有多個編碼與科技認證,截至目前為止,他已榮獲 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UiPath 高級RPA 研發認證、Python,SAS,區塊鏈等IT認證。此外,他也是專業敏捷(Agile)開發教練與專家,精益六西格瑪黑帶(Lean Six Sigma Black Belt)執行師與樂高團隊組織訓練員(Lego Serious Play® Teamwork Facilitator)等證照。
教育背景方面,順杰 2016 年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國際貿易與經濟,隨後他在 2017 年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碩士學位。他致力於研究國家科技管理與法律,包括中小型企業的競爭與創新,網際網路發展的商業策略與社會文化的進程等。
白羊座的順杰,有著一個燃燒不完的學習熱情,工作的同時也熱愛藝術。他獲得了英國皇家鋼琴與吉他 8 級文憑的榮譽。除此之外,他努力鑽研佛教、西方神秘學、哲學、東方儒道家的經典以及塞斯與奇蹟課程等,遍訪名師,積極地探討生命的旅程,並到處授課演講。迄今,他榮獲美國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式學)與時間線療法(Time Line Therapy®)高級執行師認證、英國EFT 協會(舊名:AAMET) 情緒釋放技巧治療師,美國NGH(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催眠諮詢師與日本靈氣三階導師等證照的殊榮。
作者粉絲頁: SK 郭顺杰ᵀᴹ
出版社粉絲頁: 寰宇軒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130 網路小說的法則ideas in 2022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小說的法則. 135 Pins. 11w. day830924. Collection by. 茨. Similar ideas popular now. 动漫 · After Hours, Aesthetic Anime, Webtoon, Manhwa, Best Friends, ... ... <看更多>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WebToon 『人氣小說的法則』 trailer Taiwanese ver.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函丹狸是一名平凡的在校生,閱讀網絡 小說 是她的愛好。但是,有一天起牀之後,她發現鄰居家就住着一位像網絡 小說 主人公般漂亮的女生。 ... <看更多>
網路小說的法則 在 有人看過「網路小說的法則」嗎 - 動漫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人看過「網路小說的法則」嗎. 動漫. 2021年8月4日22:23. 這部真的很好看!畫風也很對我的胃口❤️ 而且裡面充斥著各種不同類型的男主,根本就可以自由把cp配到飽 ... ... <看更多>